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代宗师---黄淳梁(李小龙授业师兄) 深圳宝安弘义咏春拳馆

2015-03-23
1935年,香港一户祖籍广东顺德的中医世家中降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黄淳梁。 
当时的香港,不象今天这么繁荣,人口仅约50万,街道两旁都是三四层高的平顶建筑。楼顶天台连通成片,成为老人纳凉,孩子嘻戏的消闲地方。` 
当时在香港的中国人,足踏祖国的土壤,操作祖辈留下的记艺,却得处处谨慎,小心度日,海外漂来的洋人,反倒傲气十足,不可一世。甚至连印籍雇员也常常踢中国人的屁股。 
中医世家的熏陶,养成了黄淳梁自幼钟爱国学的嗜好和崇尚民族气节的意识。殖民地环境的压抑,刺激黄淳梁从小卑视空谈,卑视不武,逐渐养成了顽强的性格和崇尚精神。 
黄淳梁这种倔强的性格在他七八岁时,已显露出来。一个仲夏的晚上,小淳梁和一群孩子在天台上聊天,他们谈星星,谈神物,天真怪诞,其中一个体格高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藐视众小,夸口自己是神灵转世,非池中物,黄淳梁脱口回话说:“谁敢说藩薯是池中物呢?”逗得旁边的成年人捧腹大笑。大孩子恼羞成怒,扑向黄淳梁 ,挨了几拳的 黄淳梁,面对比自己年纪大,个子高的对手,不畏惧,不服输,一阵乱拳对欧后,两人摔倒在地,抱成一团滚来滚去,最终被成人给分开了。这种性格逐渐发展成了黄淳梁从不自夸、嘲弄吹牛的品质,也养成了他与人比武,必斗到底的作风。 
黄淳梁的个性,在学校中也有独特的表现。他抗拒学英语和殖民教育,因此,除中文秀出于众外,其他各科都很一般,英文成绩极差。课余时间独好习武,常常将该交学费的钱,拿去学武术和西洋拳。这类事一被母亲知道,免不了一顿训斥,父亲对此倒很宽松,还悄悄拿钱给黄淳梁支付习武费用。 
黄淳梁年少时,先后在志贤小学、导群小学和南华中学就读。在校中练习西洋拳。放学后,习练中国武术。他的舅父喜好吴式太极拳,能走走架,小淳梁天天缠着舅父,舅父启蒙了他几招基本动作,但根本无法应付他的求知欲。于是,将黄淳梁送到一位颇有名气的拳师处习练。这位师傅懂得很多,你想学什么,他都能教。似乎南拳北腿,刀枪剑棍等等,他没有不懂的。黄淳梁认真的学着,刻苦的练着,用心的思考着。渐渐的,他发现这位师傅颇象个武术的零售商人,没有一点宗师的风范。有一天晚上,黄淳梁和几个学员正在练习时,师傅接待了几位客人,话匣子一打开,你一节,我一段,谈的尽是武功奇技,把学员都吸引过去了。这时,师傅谈了一段故事。他说,几年前,他去成都,在一条斜坡上,看见一辆货车从上疾驰而下,刚有一小孩跌道路中,汽车来不及刹住。观者惊呼。突然,有一老翁抬起两臂,手掌对着汽车,放出外气,汽车嘎然而止,停住了, 黄淳梁听到这里,起身穿衣,扬长而去,他失望了,他不相信吹牛的人,也会有真功夫。 

此后,黄淳梁开始游历武场,东走走,西看看,在切磋武术的地方,比试格斗的场合,总有他的身影。他希望      通过自己的反复观察,认识武术,访寻名师。 
一次,黄淳梁之兄的朋友罗炳与一位复姓欧阳的年轻人相约在九龙青山道一个大露台上交手较技。黄淳梁前往观看。罗炳30出头,练南螳螂拳七八年时间。欧阳约21岁,习练咏春仅年余,竞技开始时,欧阳摆开咏春的桩手,罗炳摆开南螳螂的包桩手。几个照面后,罗炳以惊弹劲抢攻,着着紧逼,欧阳将前锋手变为膀手,左右变化,有条不紊。大概进退50余尺,罗虽占赢势,终未击中欧阳。殴阳年纪轻,拳龄短,体力和经验都不如罗炳,虽较技中赢不了对方,但终未漏招。黄淳梁感到,咏春是值得一学的自卫术。 
又一次,黄淳梁得知在嘉道里山,被人称为“寨主”的林某,将与咏春传人切磋。这位林寨主,擅长快太极,兼习北螳螂拳。所谓“寨主”,是他推手技术了得而得的美称。 
切磋那天,黄淳梁逃学跑到现场,咏春拳出场切磋者名骆耀。林骆二人商定,进行咏春拳与太极推手的切磋。动手之际,骆占尽上风,挥洒自如,将林玩与指掌之中,煞是好看。咏春拳给黄淳梁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了。
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学校放年假。黄淳梁邀堂兄一道,到九龙深水埠海坛街,参观叶问的咏春拳馆。接近年关,来拳馆练习的人不多,只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在练习单黍离手,这是泳春拳入门的基本功夫。黄淳梁看着,不明优劣,凑兴想与他们比试比试。这一下,犯了武馆的禁忌——未经预约,不能到武馆较技,否则,会被认为是来“踢场子”的。在武馆一方,有人来较,是必须应付的,否则,失去了威名,只有关门了事。练习单黍离手的小伙子与黄淳梁交起手来,没几个照面,黄淳梁就将叶问的弟子推倒在地。 

叶问冷眼旁观,慢条斯礼的说;“你要试试,该找个学拳时间长一点的”。随即,用手指指旁边一个普通身材,年约20出头的门徒, 黄淳梁也不答话,上前就交手。黄用西洋拳打法,对手竟招架不住,三两下子就将对手打得东歪西倒。  

叶问看着很生气,却不失宗师的风范,说:“我跟你玩玩吧。”黄虽初生牛犊,也感受宠若惊,一开始,黄以探拳虚攻,叶不反击,只略略迫前,封住黄前手,令黄无法施展。黄忙抽回前手,叶乘黄抽回之势再度封迫。黄想从桥底偷袭,但前手受制,后手也动弹不得;转年来了个小后跳步,以求摆脱封迫。岂料叶如影随形,步步封迫,不几个照面,将黄迫封到墙边,全身受制。叶突然快攻两拳打向黄的胸口及鼻部,却全不用力,黄淳梁如获大赦,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求即刻拜师学拳。叶笑着说:“用不着那么心急,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正月初四开馆,你还是大年初四来吧。” 

黄淳梁佩服叶问,叶问也爱上了黄淳梁。 

    正月初四,黄淳梁约罗炳陪同,来到叶问的拳馆。恭恭敬敬地给叶问叩了三个响头,开始了习练咏春拳,为咏春拳打开了门户的历程。这一年是1954年。 


求真知 誉冠讲手王 
究拳理 推演咏春拳 

    1954年叶问门下的黄淳梁,有如幼芽逢春雨,如饥似渴的吸收着咏春拳的营养。他感到学咏春比看咏春更有趣。 

一天早晨,黄淳梁经过林“寨主”拳场时,正逢林一边与人推手,一边高谈年前与咏春骆耀推手较技的情节。仅习练咏春拳十多天的黄淳梁 ,抡开双拳就与林寨主较量起来。毕竟习武多年,加上被黄淳梁举动激起的怒气,几招连击,打得黄淳梁眼角挂采,口角淤血。 

此一劫,使黄黄淳梁几天睡不好,吃不香,咏春拳为何没有发挥威力?几位师兄得心应手的招法,他为什么用不上?思前想后,他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咏春拳虽好,没有功夫不行,其二,咏春拳是否真好,只有靠自己去实践,去印证。 

此后,黄淳梁既加紧练招术,更加紧练沙包,练木人桩。沙包上、木人桩上,留下了黄淳梁的斑斑血迹,叶问看在眼里,实在喜爱。 

大约5个月后,黄黄淳梁开始“去实践,去印证”了。凡有人约他“讲手”切磋,他一概应允,还四处寻找对手。研究武术,追求真知。他曾对人说:所谓武无第二,是须与人较量去证实的。

香港工务局有位督察王乔,跟南螳螂派卢远江先生习拳,王乔不但拳艺老辣,而且胆识过人,仗义疏财,大有武林遗风。他听说叶问在港传习的咏春拳,较港地旧有拳种颇多特色,很想见识一下,经友人转邀,黄淳梁来到了王先生的客厅。 

黄落坐后,打量了一下王乔,王约30岁,体形魁梧,皮肤黑红,肌肉结实,行动轻捷,一眼就能看出是位经常运动的行家。 

几句客套话后,王乔提议“讲手”切磋,交流交流。并建议因地制宜,就在客厅中,对座交手。

刚交手时,王乔体壮臂长,加之螳螂手法敏捷,连招直逼黄淳梁 。没过几招,就适黄淳梁应过来了。他发挥出咏春“黍离手”的特长,拳拳向王的胸面部。却不打实,手手拦住王的劲路,却不截死,只将王弄得东倒西歪。王乔功力也算了得。每次歪斜,都能拧扭挣转,重新坐直。知道有一次倾斜得露出了屁股,被黄顺势拍之,切磋才停了下来。王乔虽有受辱之感,倒也赏识黄淳梁身手不凡。此后,王乔为着进一步了解咏春的技法和黄淳梁的功夫,多次邀人与黄淳梁较技。
一周后,王乔派人邀请黄淳梁晚八时到又一村会堂与他的同门拳友邓生比试。邓耸耸双肩,摆开包桩手。黄摊手在前,护手在后。双方拉架对峙。突然,邓大喝一声,双拳连发,直取黄中路。黄不慌不忙,前手转为膀手,后手变为摊手。将邓两手格向左边。并进击邓颈部。邓受击连退数步,黄紧步进逼。邓急呼“停”,邓感到黄招法凌厉,功力深厚,几乎没有占丝毫便宜的可能,虽经王乔再三鼓励,邓也不愿在继续比武。 

就这样,黄淳梁一面与人“讲手”印证,一面在叶问严教下加紧训练。师兄弟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了。一天,师兄潘海邀请黄淳梁去他店铺与一位武友认识。 

潘的那位朋友姓顾,膀大腰圆,满身杀气,自称是练“车轮拳”的,顾邀黄比试,黄本就想与不同门派的武友切磋拳技,哪能放过这种机会。 

可是,刚一交手,就发现顾某发拳狠毒,招招进攻黄的要害,全不似讲手研究,黄突然想起,这位师兄是黑帮中人,听说他与这位顾某为争地盘,产生过节,此时,顾以为潘约黄来制他,对黄毫不手软。黄为着自己的名义和印证咏春,也不便罢手。于是,黄奋起进攻,刚见顾由攻变防,即将前拳化为枕手,以一伏二,后手同时发拳向顾面部打去。立时命中,血流满面。黄得势不饶人,连环发拳,打得顾手忙脚乱,仰跌在木炭堆里。黄扑身压下,一手捉住顾手,一手拳击顾面。顾还算识相,借有人劝解,说了声“老弟好功夫”,拂衣走了。 
经此一较,黄声明雀起。工务局王乔对观赏黄淳梁讲手的兴趣大增,四处找高手与黄较技,先后有七八位拳手,都不是黄淳梁的对手。统统败下阵来。一天,王乔又约黄至旺角上海街餐厅见面。介绍一位名叫杨华的高手与黄认识。王乔盛赞杨华精通数派武术,是不可多得的武坛奇人。夸得黄淳梁对杨的武功也有几分佩服。 

万没想到,杨一开口,就摆出老前辈教训后辈的模样,骂起人来,他傲慢的对黄说:‘你能受得起我用指头敲十下吗?“黄答道:“我不能”。杨说:“既不能,还敢与人讲手。”黄说:“我们的功夫是用来打人的,不是用来挨人打的。”言来语去,本想教训黄一顿的杨华,满面怒气地说:“如些厉害,我们当人比比。” 

在公务局货仓空场,王乔一声开始,黄淳梁伸出两手,一前一后,面对杨华。杨华脚踏麒麟步,手掐凤眼拳,势颇沉稳。黄不知杨功规究有多深,放松两臂,柔若柳条,待杨进攻。杨不明淳梁路数,也不敢冒进,只以虚招攻击黄的前臂,并不深入。黄偶尔出拳,杨急速后跃,闪避颇快。彼此相峙有时,黄突然急步猛攻,快拳连击,杨忙绕场闪躲,左右化解,黄竟无一拳能击实对手。黄再度煞住攻势,让杨试探虚实。杨突然以左手抓搭黄的左前臂。黄乘势转腕反拿杨腕。双方互拉,身体接近,右拳互欧,均因身体转动,互不能中,黄突然不拉反进,杨退步不及,一个踉跄一膝跪地。黄右拳乘势下击,杨因左手仍被黄抓住,自然抬头上看。刚巧拳与眼撞个正着。杨惨叫一声,双膝跪地。此一役,黄虽胜了。但心中一直因伤了对方的眼感到内疚,差不多有两个月拒绝与人讲手。 

这时,有人挑说,黄淳梁东胜西赢,终不是林寨主的对手。说得黄心痒。于是经几次相商,定在嘉道理山林寨主拳场与林比试。 

比试中,林寨主左右走动,伸拳舒腿。黄既不摆架,也不动步,只漫不经心地看着林。林多方探试,黄终无反应,林经不住黄的冷漠,突然一个小跃步,右拳直击黄面部。黄也不招架,待林拳将要打实,黄突然闪身进步,将林拳峰让于肩后,林的前臂正好被扛在黄肓上。黄乘此机,左右直拳击林面部。林一时防守不及,两眼受击,心慌步摇。黄不待林稳步定神。接连左右开弓,打得林左倒右歪,瘫倒在地。 

香港所谓“讲手”,实际就是比武。只是为了减少火药味,突出研究气氛,才惯称之为讲手。当时彼此之讲手,虽然不是公开,但是有许多圈内人皆知道,而且每次参与战役,例有一两个记者相随…..事后便在一部分报章上面,发表战情,因此,这些事遂为人知。当时有几间报馆,对于此种讲手事实,特别注重。每一次讲手完毕之后,便将过程用大字标题,连篇累牍刊出,加以渲染,不厌其祥。因此,黄淳梁的名字,便为一般人认识,其名头越来越大,当时武术界有一句成语,便是“煞星降九龙”,所谓煞星,即指黄淳梁也。一般记者,则将黄淳梁誉为“讲手王”(见香港《新武侠》总第54期《黄淳梁梁替咏春派打开门户》)。 
黄淳梁不断实践,不断印证。同时也不断加深了对咏春的认识。他深感咏春不仅是一门格斗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他坐下来,静心总结,撰写《讲手四十回》,对每一次比试,进行彻底的检讨,通过对实践的总结,重新去领会叶问师父的教诲,参悟咏春的拳理。黄淳梁认为,咏春派前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炼出以手为主的近身打法。咏春独有的黍离手,填补了近战中最常最遇到的一手可及距离,施展攻守技巧的空白点,总结出了中线攻击和最短距离理论等等。 

黄淳梁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原理,剖析自己的讲手心得,研究咏春的基本技术,他曾在《新武侠》杂志上开设专栏,运用力学和几何概念,阐述“小念头”技法。他总结出了多人进攻解围法、被逼近墙边解围法,被骑在地上解围法等等。 


承师志 出掌咏春会 
扬国粹 传艺五大洲 


香港咏春拳发展到本世纪60年代间,叶问的几大弟子相继自立武馆,收徒传艺。黄淳梁也开设了“黄淳梁咏春国术会”。黄淳梁由于有指导李小龙的教学经验,又在与多家拳手较技中,艺高一筹,誉冠“讲手王”。一时间,慕名来访者众,求学者众。 
咏春繁衍日盛,分支愈多,黄淳梁担心拳技偏离正轨。师资易失水准。建议组织咏春体育会。1967年,经香港当局体育主管部门批准,“香港咏春体育会”正式成立,成为香港武术团体中第一个注册的社团。会址油麻地弥敦道438号二楼。1970年迁入自置新址旺解水渠道3号长宁大厦3楼C座。号称拥有十数万众弟子的咏春派,形成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也有了同仁沟通、聚会活动的会所。叶问先生,作为兴盛香港咏春拳的宗师,出任该会永远会长,亲自处理各项会务。 
1972年,叶问先生病危,黄淳梁到病榻看护师父,叶问基于黄淳梁拜门后,处事公允,从不计个人私利,希望他能出面维持会务。叶问次子叶正要求黄向师父保证搞好咏春体育会,以安慰师父。但黄淳梁既盼师父早日康复,又对自己能否搞好没有把握,未敢答应。 

当年12月初,叶问仙逝。黄淳梁悲痛万千,自撰挽联一对,拜挂师父灵堂。联云:“寒风损劲叶,地惨天愁,应是有情同此痛;软雨株幼芽,豪怀寄我,奈何无力遂师心。”道出了黄淳梁在师父临危时“无力遂师心”的内疚。 

咏春体育会办完叶问丧礼后,渐渐失去了凝聚力,会务一蹶不振。人们感慨,兴盛的咏春,至此失却了方向,不知下一步怎么走,走向那里,各大弟子各自为政,交往稀少,间有纷争。感叹者以为,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没有一个能领众人唯马首是瞻的掌门人所致。 

当时,《当代武坛》第十七期登载了何天《谁可继承咏春掌门之位》的文章,文章认为咏春门中人材济济,该文对有能力继任咏春拳门的多位名手,进行了一一评价。谨将这些评介抄录如下,以便了解当时的咏春人物和黄淳梁的份量: 

“继承咏春掌门之位,先提叶宗师长子叶准。叶先生出自武林世家,多年来虽未公开教拳,唯仍坚持练武不缀,自叶宗师逝世后,始承父意旨,设立“叶问国术总会”,叶先生且为人敦厚稳重,尤是对朋友之间,热诚非常。 

叶宗师大弟子梁相,他是香港学习咏春拳的先行者,追随叶宗师多年,苦心学技。梁师傅对咏春派之发展亦功劳不少,刻下仍有设帐授徒,作育良材。梁师身段魁梧、性情豪迈,一派武林杰士之风范。 

骆耀亦是叶宗师在港的数大弟子之一。他使一手咏春“六点半棍”凌厉高明。享誉同门,闻名武林。骆师傅因跟从叶宗师时日相当,和师傅结下深厚情谊。叶宗师逝世之时,骆师傅泪洒灵堂,令人感动。平时骆师傅专心咏春教务,是位虚怀若谷的人物。 

徐尚田师傅以精擅“小念头”而在同门称著,徐师虽挟强功在身,但从不以此为炫耀,他谦虚随和,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在咏春之中,徐师傅人缘颇好。 

叶宗师生前曾以“咏春正统”4字题赠招允师傅。可见招师傅在咏春派中,技术造诣火候相当。招允师傅早年在佛山已开始习咏春拳,及后来港再从叶宗师深造,亦可谓千锤百炼。且招师为人精明十分,对大小事情往往亦处理得宜。 

黄淳梁是咏春在港打开门户的功臣。年青有为,允文允武,早年在叶宗师教导下,勤学苦练,自己凭着一身肝胆,闯荡江湖,与武林各路英雄相会,亦就此使咏春扬名。黄师傅对于咏春拳术,无论自练或授徒,都甚讲求理论。 

有说到叶宗师另一新传弟子李小龙,他亦是早年咏春闯将之一,为人聪颖灵活,以理论结合实际,加上自己能融会贯通。李小龙这种不墨守陈规、敢于创新的精神,诚是现代武人难得的人才。唯其近年因觉武技已超越咏春范围,而自封为截拳道宗师了。 

另一位咏春干材邓生先生,其近年来出钱出力,支持咏春拳术发展,把咏春拳派内事务,当为已任。咏春今日在港之丰业,邓先生功劳高大。他为大家做事的热心,早为同门所赞赏。” 

人材济济的咏春同仁,也深感空悬掌门之位给咏春带来的损失。历经半年酝酿,众举公认为咏春掌门三元老(骆耀、徐尚田、黄淳梁)中的黄淳梁出掌会务。当时,由叶问宗师之子叶正与黄商量,既谈众望,又重申叶问遗愿。希望黄出马,重整会务,重振咏春。痛怀“内疚”之心的黄淳梁,不得不遵先师遗嘱,顺同仁所望,担起了“香港咏春体育会”主席之职。此后,他广邀同门归会,开展活动,使咏春又现蒸蒸日上的势头。在同仁的拥戴下,黄淳梁一直连任四届主席至今。 

黄淳梁从设馆授徒到出任咏春体育会主席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执着于叶问遗志,以香港为基地开展教务。1983年时,现今“咏春功夫欧洲总会”创立人(德国)菲腊、拜耳,慕黄淳梁名,亲至香港,登门拜师,求学咏春。这才促使黄淳梁将教务扩展到海外。此后,黄先生每年都应邀去设在德国的“咏春功夫欧洲总会”进行指导,他还相继多次应邀到英国、瑞士、意大利、澳地利、西班牙、荷兰、澳洲、加拿大、美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去传授咏春拳学。据悉,黄淳梁的海外弟子已逾万人。黄淳梁对记者说,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株奇葩,她在香港开花结果,又渐渐远传海外生根发芽。他认为,咏春拳更应该回到祖国大陆,普及发展,造福民众。咏春拳只有回到大陆,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更高更远的腾飞。于是,黄先生答应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培训部的邀请,于1996年10月15日赴京执教,传授咏春拳,全国各地好手百余人参加了学习并颁发了证书。 

黄先生于1997年不幸离开人世,但他的英名及为咏春拳和中国武术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人们心中。